劉俊蘭
學歷:
法國巴黎索爾邦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 Paris IV)博士
法國巴黎索爾邦第四大學(Paris-Sorbonne Paris IV)博士前研究(D.E.A.)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經歷簡述:
曾任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2018-202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2015-2017)、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系主任兼藝術教育研究所長(2011-2012);歷任多項研究專案之主持人,執行國科會專題計畫(2003、2005-2011)並經補助赴法短期研究(2005)、獲加拿大獎助進行現代藝術研究(Canadian Studies Grant,加拿大台北貿易辦事處)(2005);屢次擔任專輯主編或主筆、翻譯或編審、公私立相關藝文機構美展或補助案評審、專題演講或系列講座教授。
除了投入學術研究、藝術教育與推廣之外,並曾多次策劃大型的國內或國際藝術特展,例如亞洲當代雕塑展(2024,朱銘美術館)、Marc Chagall 特展(2011,國立故宮博物院)、FORMOSA雕塑雙年展(2013、2015、2017)、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2014、2016)、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2017桃園國際漂流木藝術節等。
展覽策劃(選列):
2024 「濱線測繪—2024 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與游崴共同策劃),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
管理處主辦,2024.09.28~10.20。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與 CHOI Tae Man 共同策展),朱銘美術館,2024.09.13~
2025.01.12。
「此地-他方:八種時空轉渡之術」臺灣當代雕塑展(籌備中),法國巴黎。
2022 「天問—董承濂×張永達」,台北市:采泥藝術,2022.08.20~10.02。
2020 「視窗之外—桃園市立美術館&荷蘭烏特勒茲中央美術館館際交流展」策展人(與Bart Rutten
共同策展),桃園,2020。
2019 「新風景線—2019 桃園地景藝術節」,桃園。
2017 「M 空間 — 2017 FORMOSA 雕塑雙年展」策展人暨專輯總編輯(2019),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園中之園 — 2017 桃園國際漂流木藝術節」,桃園市風禾公園。
2016 「嬉型鋼(Steel Play)— 2016 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金剛變:劉柏村個展」,台北:采泥藝術,2016。
2015 「何以為度? 2015 FORMOSA 雕塑雙年展」策展人暨專輯總編輯,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交響美樂地 — 跨媒體的聯覺空間」特展總策劃,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2015。
2014 「無限上鋼 — 2014 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我們的前面是什麼?』:後擴展時代的台灣當代雕塑」2014 FORMOSA雕塑雙年展策展人
暨專輯總編輯,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協助策劃「唯美巴黎:瑪莉‧羅蘭珊」特展,台北中正紀念堂、國立台灣美術館、聯合報股份
有限公司,2014。
2013 「天堂‧審判‧重生: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策展顧問(2013),國立歷史博物館、
時藝多媒體。
2012 「西方神話與傳說—羅浮宮珍藏展」特展策展顧問,故宮博物院、時藝多媒體,2012。
2011 「生日快樂—夏卡爾的愛與美」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
2006 「藝想自然」特展,彰化藝術館。
2004 「現代藝術中的幾何形體」策展人(2004),國科會科學活動週「形」特展「藝術與人文」類,
台北:中正紀念堂。
專書、論文與相關發表(選列):
2024 〈臺灣「當代雕塑」認識論的思辨與流變〉,《變動的界域》,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朱銘美術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2024/05。
〈場中之場— 新世代藝術家演繹「雕塑-空間藝術」的一些路數〉,《雕塑研究》(附刊),n.31,
朱銘美術館,2024/05,頁51-68。
2023 〈「人‧物」共煉:劉柏村《考古與當代冶煉》個展中的另類歷史敘事〉,新北市:劉柏村工作室,
2023/10,頁32-55。
2022 〈交界對話中的現代性:重探李再鈐的幾何抽象美學〉,《無弦•琴音•李再鈐》,台北市:
財團法人創價文教基金會,2022/08,頁42-59。
2019 〈迷‧空間/ M Space:流變與復魅的想像之域〉,《M 空間 — 2017 FORMOSA雕塑雙年展》專輯,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9,頁10-31。
2018 〈「真實」之愛:從湯原和夫的東鋼駐廠創作談極簡美學的跨文化實踐〉,《非常關係5.0:
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8,頁6-23。
〈避世感性—談王文志的「庇護所」〉,《庇護所》,台北市立美術館,2018,頁16-33。
2017 〈廢鋼鐵的嬉型美學展演 — 2016 高雄鋼雕藝術節〉,《無限上鋼》,高雄市文化局,2017,
頁14-45。
〈五十天 vs. 十五年:從諾維拉雕塑藝術的常態論其駐廠創作的例外狀態〉,《非常關係4.0:
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7,頁6-23。
2016 〈再度出走:尼古拉˙波利斯基在東和鋼鐵苗栗廠的駐廠創作〉,《非常關係3.0:東和鋼鐵
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6,頁6-21。
〈何以為度?— 面對尺度最具意義又最無意義的時代〉,《何以為度?— 2015FORMOSA 雕塑
雙年展專輯》,2016,頁12-25。
〈劉柏村雕塑中的身體變異考 — 從尺寸大小的問題談起〉,《金剛變:劉柏村的雕塑,
1997-2015》,台北:采泥國際文化,2016,頁68-101。
〈「非常關係」前傳:東鋼藝術家駐廠創作專案,2009-2011〉,《「非常關係」前傳》,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6,頁30-45。
2015 〈「無限上『鋼』」— 關於2014 高雄鋼雕藝術節〉,《無限上鋼》,藝術家出版社,2015,
頁10-31。
〈「所見不盡然為所得」:成東勳東鋼駐廠創作中的詩意想像〉,《非常關係2.0:東和鋼鐵
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5/5,頁8-27。
2014 〈非常關係:藝術創作vs.工廠生產 — 談Phillip King 與劉柏村在東和鋼鐵廠的駐廠創作〉,
《非常關係1.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4/10,
頁8-31。
〈「我們的前面是什麼?」:後擴展時代的台灣當代雕塑〉,《2013 FORMOSA雕塑雙年展》
專輯,台北:典藏出版社,2014,頁12-27。
〈藝都魅影:出入主流內外的瑪莉‧羅蘭珊〉,《唯美巴黎:瑪莉‧羅蘭珊》,台北:聯合報股份
有限公司,2014,頁18-29。
〈關於當代雕塑疆界〉,《疆界‧擴散 — 2014 臺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2014〔n.p.〕。
〈入世:新世紀台灣當代雕塑中的一種新美學〉,《思變:西元2000 年以來的當代雕塑》,
FORMOSA 雕塑雙年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頁74-111。
2013 〈更勝自然:米開朗基羅雕塑中的人體形貌與結構〉,《雕塑研究》,朱銘美術館,九期,
2013/03,頁1-43。
〈破石而出的人體造像: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觀點與實踐〉,《歷史文物》,23 卷2 期,n.235,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3/02,頁46-55。
〈台灣雕塑百年:一段邁向多元開放的歷程〉,《台灣創意人物誌. 捌:雕塑家》,東和鋼鐵、
大觀視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3,頁7-10。
〈別樣鋼鐵,另類高雄:從「限材」與「限地」創作談 2012 高雄「全民大戀鋼創作營」〉,
《2012 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專輯,2013,頁20-27。
〈雕塑的越界演繹 — 從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家立場談起〉,《天堂‧審判‧重生: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3,頁33-43。
2012 〈關於雕塑的三次元物質性:從Erwin Wurm 再論當代雕塑觀念的演繹〉,《跨越中的雕塑典範 —
傳承與開啟》,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46。
〈不同的時代,各自的「古典」:歷史流變中的希臘神話與英雄傳說〉,《典藏投資》,
2012/02,頁86-89。
2011 〈美國當代藝術家雙人組亞希茲(Anthony Aziz)與庫胥爾(Sammy Cucher)訪談〉,
《藝術家》,2011/10,頁290-297。
〈百變畢卡索:原始、古典與現代的跨時空對話〉,《典藏投資》,44 期,2011/06,頁94-98。
《生日快樂 — 夏卡爾的愛與美》特展專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美術館、聯合報系,
2011/02〔pp.37-47; 60-81; 84-87; 92-115; 118-153;158-161.〕。
2010 《永遠的他鄉 — 高更》特展專輯,台北市立美術館,2010/11。〔展品說明主筆,pp.140-201;
202-205; 208-247; 252-269; 276-277; 284-289; 292-293; 306-307;314-315; 320-321.〕
〈自學畫家梵谷的『遠距教師』〉,《歷史文物》,20 卷3 期,n.200,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0/03,頁18~31。
2009 〈Bernard Rancillac 僭越的寫實主義美學〉,《藝術評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十九,
2009/12,頁1-23。
〈時代容顏:Bernard Rancillac 1966-1980 年間的肖像畫〉,《現代美術學報》,台北市立美術館,
十八期,2009/10,頁11-50。
〈民族歷史與人類命運的身體化想像:Magdalena Abakanowicz 的人體雕塑〉,《雕塑研究》,
朱銘美術館,三期,2009/09,頁37-73。
2008 〈Christian Boltanski 作品中「反肖像」的肖像表現〉,《論述與思想》,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第四屆藝術學研討會論文集,2008/10,頁2.1-2.22。
2007 〈創傷記憶與歷史的再現:Christian Boltanski 與猶太大屠殺〉,《現代美術學報》,台北市立
美術館,十四期,2007/12,頁93-106。
〈芸芸眾生像:Christian Boltanski 的「財產清單」系列〉,《研究與創新》,四期,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研發處,2007/11。
《美思靈動—一個藝術家的誕生》(與黃梅香合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7/10。
2006 《視覺藝術欣賞》(與陳秋瑾、林昌德、黃光男、許瀞月、張青峰、李美蓉合著),台北:
華泰文化,2006。
2005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肖像畫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四期,2005/12,頁244-280。
〈Bernard Rancillac 的中國文化大革命系列畫作〉,《2005 海峽兩岸大學校長會議暨科學技術
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科技大學,2005/11,頁453-456。
2004 〈賈克- 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與波拿帕特‧拿破崙(BonaparteNapoléon)之間的
金錢糾紛〉,《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三期,2004/11,頁215-250。
2003 〈多明尼克-韋馮‧德儂(Dominique-Vivant Denon)創立前所未見的最美、最大的美術館」之
夢想的實現〉,《台灣美術》,2003/01,頁90-104。
2002 〈面對歷史:瓦勒瑞歐‧亞達米(Valerio Adami)的法國大革命系列畫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文學院學報》,2002/11,頁257-282。
2001 〈Die Tableaux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im Werkihrer Stecher-
EineThemenanalyse〉,《Bildgedächtnis eines zelthistorischen ereignisses》,Germany:
Vandenhoeck & Ruprecht in Göttingen,2001,pp.259-280.
學術主編:
2024 《變動的界域》(備刊中),「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朱銘美術館。
《展覽書寫•現象觀察 I》主編(《雕塑研究》附刊),朱銘美術館,2024。
2023 《考古與當代冶煉— 2022 劉柏村個展》專輯主編,新北市:劉柏村工作室,2023。
2018 《非常關係5.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總編輯,台北:東和鋼鐵文化
基金會,2018。
2017 《非常關係4.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總編輯,台北:東和鋼鐵文化
基金會,2017。
2016 《金剛變:劉柏村的雕塑,1997-2015》主編,台北:采泥國際文化,2016。
《非常關係 3.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總編輯,台北:東和鋼鐵文化
基金會,2016。
《「非常關係」前傳 — 國藝會藝企平台東鋼駐廠創作計畫專輯》主編,台北:東鋼文化
基金會,2016。
2015 《非常關係2.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總編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5。
2014 《非常關係1.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總編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4。
2012 劉俊蘭(總編審)(2012):《西方神話與傳說—羅浮宮珍藏展》特展專輯,台北:國立故宮
博物院、時藝多媒體。
2011 《世紀大師 — 畢卡索》特展專輯譯文審閱與修訂(2011),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聯合報系。
技術報告、譯作、訪談或其他(選列):
2024 〈續行之途— 李承亮個展《萬年站的下一站》〉(尚未出版),2024.03。
2023 〈認識論的思辨與流變中的臺灣藝術史〉(專題演講摘要),《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
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美術館、華梵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2023.11,頁18-19。
2017 〈在自由與遊戲中重啟的多向實驗:第四屆東和鋼鐵駐廠藝術家璜侯•諾維拉專訪〉,
《非常關係4.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台北: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7,
頁54-65。
〈走過現代:第四屆東和鋼鐵駐廠藝術家郭清治訪談〉(與劉柏村、許遠達共訪),《非常關係
4.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台北: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7,頁36-53。
2016 〈東方vs.西方,自然vs.工業:第三屆東和鋼鐵駐廠藝術家訪談〉,《非常關係3.0:東和鋼鐵國際
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台北: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6,頁36-61。
2015 〈那些已經開始的,在此發現的,還有仍待繼續的……:東和鋼鐵駐廠藝術家訪談〉,
《非常關係2.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2015/5,
頁40-53。
2014 〈「雕塑應該是個物體」:Phillip King 專訪〉,《非常關係1.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
計畫專輯》,2014/10,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頁32-47。
〈鋼鐵雕塑之道:劉柏村專訪〉,《非常關係1.0: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
2014/10,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頁48-65。
〈談我在東和鋼鐵的駐廠創作〉(Phillip King 撰,劉俊蘭譯),《非常關係1.0:東和鋼鐵國際
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專輯》,2014/10,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頁66-69。
《唯美巴黎:瑪莉‧羅蘭珊》(審訂),台北: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2014,頁18-29。
2013 《Phillip King 與劉柏村對談》(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短片)(翻譯),2013/12。
2012 Joan Pomero 撰,劉俊蘭譯:〈Thomas et les autres…〉〔創作自述〕,《Joan Pomero個展》,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藝術中心,2012。
2011 《永遠的他鄉 — 高更》特展口袋書(劉俊蘭、André Cariou),台北:環球印象有限公司,2010。
2005 《羅浮宮博物館》(Alexandre Bonfante-Warren 原著,劉俊蘭譯),台北:台灣麥克股份
有限公司,2005。
2003 〈表現永恆現在的繪畫〉(Pierre Restany 原著,劉俊蘭譯),《陳正雄繪畫50 年回顧展,
1952-2000》,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05-06 頁68-70。
2001 《法國繪畫三百年—從普桑到塞尚》(劉俊蘭等譯),國立故宮博物院、民生報,2001。
2000 〈法國國家圖書館密特朗新館(site Mitterrand)的設計誤差〉,萬能技術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進
研討會,2000/5。
研討會、論壇、座談規劃(選列):
2024 「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兼論壇策劃(2023-2024),朱銘美術館臺灣當代雕塑
| 研究中心。
2023 「現象與趨勢— 臺灣當代雕塑發展觀察」計畫主持人(2023-2024),朱銘美術館臺灣當代雕塑
研究中心。
2022 「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論壇策劃(2022/9/24、10/22、11/19),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2019 「再實驗—從包浩斯精神到當代雕塑藝術發展與教育」論壇策劃(2019/10/03),2019 教育部
「雕塑實踐計畫—當代雕塑論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2014 「思變:西元2000 年以來的當代雕塑」國際學術研討會策劃(2014),高雄市文化局、國立臺灣
藝術大學雕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