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爆炸容器

「X-site計畫」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每年公開徵選空間提案,2021年由「超限游擊X真實構築」以作品《爆炸容器》在31件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

反思後工業建築的末日感,作品回應「多重真實」之命題,以聲音作為建築材料,形成多重感官的聯覺界面。團隊創造一蓄積能量的塔式容器,於其中模擬各式爆炸的光波、噪音、聲響與共振,以及活動事件的堆聚,將物理性的能量轉化成具遊戲性動態關係的氛圍場,觀眾將可以觸覺、視覺和聽覺等多面向的感知來「觀看」建築。

總體概念

以英文字母的「X」(無限、未知)所代表之總體概念,深入探究能量的擴延性與穿越空間的多種可能。《爆炸容器》是一組自廣場中心向外佈建的裝置,中央以類似核電廠冷卻塔的建築體作為視覺焦點,隱喻人類對「能量」的追求與隱憂;其中異質且非視覺的波動,在震盪間促使了感知疆域的擴延。

容器:末世建築的能量載體

「容器」是具有收納、儲藏與遮蔽等功能性的物件。假如建築是一個容器,其中除了容納人與物之外,亦容納著不可視的能量。本計畫試圖建構一座具末世氛圍的後工業建築容器,將不可視的能量化作能打開身體感知的氛圍場。計畫以爆炸產生的聲響與爆炸的系列反應作為主體,模擬能量內爆的樣態;藉由結構體、聲響、光與震動,共組成獨特的空間經驗。

爆炸:穿越空間的爆炸震波

「爆炸」是由動能極大的反應物質交互碰撞而產生的衝擊波;而爆炸現場的殘餘,往往揭示了文明的災難或重生。在本計畫建構的空間中,團隊模擬爆炸所產生的「波動」,亦即由聲響震盪創造的擾動:「波動」透過建築實體擴散,使遊走於空間中的觀眾得以接收到變動的震盪。除了建築在領域中的實存狀態,主體與碎片結構所容納的爆炸、光波、噪音、聲響、共振,更共組成一處獨特的「氛圍場」。不同的波動在空間中產生能量的聚散,營造感官的臨界空間。

藝術:多重感官的空間拓樸

建築體藉由製造的波動,解除了物理空間的限制,擴增了人的感知場域。波動使人能在有限的空間中感受到無邊際的波動疆域,因而創造出複合、多重的感知可能。藝術活動則擴大爆炸的意義,進而帶出超越空間的感官拓樸,重新建立起空間與人的動態關係。

《爆炸容器》試圖在當代藝術場域中,以跨領域的實踐探尋空間之外的「疆域」,聲響震盪的波動隨著能量的發散與蔓延,人以中介角色進入到現實場域中提取多重的感官情境,在持續變動中產生超乎尋常的特殊秩序,藉此回應本屆的多重真實。

超限游擊X真實構築

超限游擊(OGA, Overrun guerrilla act.)

超限游擊(OGA, Overrun guerrilla act.)作為一個藝術行動團體,主要由七年級以後的年輕藝術家/藝術評論/策展人等當代藝術專業組合而成的團體。端看世界各地的藝術團體組成,均是反應當下的藝術文化及社會種種現象所進行的藝術應對,藝術家們因而組成行動單位,藉此開展的藝術連動。

我們將「藝術團體」重新定義:以「超」(trans-)作為行動代號,超譯、超鏈結、超域展演映成為我們的發展核軸,並以極具機動力的動態形式,讓藝術活動成為文化源震,藝術家成為擾動因子形成的波動與漣漪,重新以「原初的人」追求藝術本真,企盼藝術可以重回文化本源,以藝術團體的主觀能動性改變當前的世界意識場。

真實構築(A4R, Arch For Real

由成大建築系背景的林彥甫、黃于珊、謝秉澔共同組成的建築專業團隊。不斷嘗試新概念之同時,著力於建築體的實踐;使藝術、文化的能量自無形的思想領域脫離,落實於現實中成為可觸及、可感知的空間體驗,以此構築「真實」。在構築上,除了專注於轉化抽象至有形,更試圖透過材料、結構與空間本身回應現今時代下的社會脈絡;並嘗試以不同的切入點,結合建築外的元素,更多元的表現「真實構築」的可能。期盼在一種凝聚、更多元的集合下,打開與人互動間更深化的層次,形塑具有強烈連結性的行為經驗。

團隊成員

計畫主持人:邱杰森

建築師:沈弘軒

超限游擊OGA:邱杰森、洪聖雄、丘智偉、吳承澤、莫珊嵐

真實構築A4R:林彥甫、黃于珊、謝秉澔

聲音藝術家:澎葉生、徐嘉駿

協力單位:博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彩光電有限公司、佐東企業有限公司

展演官網: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687&ddl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