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授畢業於日本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一路鑽研不鏽鋼材質已有三十載。他擅於將金屬的特性以精準、清晰的造形語彙表現於作品上,透過作品探討人們身處大量資訊與數位生活中的「現實」與「真實」議題,以及現實與真實之間所存在的虛假、虛構、虛擬,創造出剛柔並濟並具深度啟發性的藝術。 本次展覽可謂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小型回顧展,展出作品分別聚焦於金屬的「非物質性」、「物質性」與「反物質性」的差異表現,包含201... <閱讀全文> ...

朱銘美術館致力於推動臺灣當代雕塑的發展,以系列專題、逐年推動的「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為重點計畫。首發子題「變動的界域: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 I 」,以解嚴後雕塑發展的歷史轉折為主題,邀請八位學者參與研究,並於研討會中發表針對1980、1990年代臺灣雕塑發展的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和對話。此次活動作為系列研究的開篇,希望能夠進一步促使臺灣當代雕塑的進展,並紀錄這一重要時期的研究成果。 //研... <閱讀全文> ...

由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攜手巴黎新興藝文機構菲夢可基金會(Fondation FIMINCO)首度合辦的「APOLAN臺灣藝術人才駐村計畫」,正式公布首屆駐村獲選藝術家為劉玗,並安排在9月15日至2025年1月15日進行為期4個月的駐村創作計畫,藉由基金會完備且新穎的創作設備,以及大巴黎地緣優勢,與國際藝文人士及機構進行交流。 APOLAN計畫首屆徵選來自數位科技及新媒體領域的藝術家,共收到53件申請... <閱讀全文>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Sculpture Department 14th Shoebox Sculpture Exhibition 與大型作品不同的是,袖珍雕塑是一種微型化空間的立體作品,如過往皇宮貴族手上玩耍的觀賞物,亦同時是藝術家能夠短時間內將靈感化為實體的作品。 承襲鞋盒雕塑展的概念,臺藝大雕塑系維持策辦「國際袖珍雕塑展」至今已達第十四屆,展覽... <閱讀全文> ...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一詞為主題,聚焦呈現從遠觀到近賞、從個別表現到集體展呈的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本次展覽由藝評人石瑞仁擔綱策畫,邀請十二位臺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參展,希望透過他們風格迥異的作品,鋪陳出臺灣當代雕塑豐富多元的樣貌。 展覽日期|2024.03.26-09.01展覽地點|朱銘美術館展覽資訊|https://pse.i... <閱讀全文> ...

潘煒中 〈緊密相連〉 在眾多優秀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獲得「基隆獎」的潘煒中的作品《緊密相連》。評審委員劉千瑋表示,這件立體造型作品以純熟的雕刻技巧,巧妙呈現了建築體與人體部件,引導觀者深入思考自然與非自然、真實與虛構之間的交錯。透過作品,觀者得以探索身體與周遭環境之間微妙的關係,展現了創作者獨到的藝術觀點。且所有評審一致看好得獎者潘煒中的未來性、前瞻性、爆發性,認為他是一位未來可期的藝術創作者... <閱讀全文> ...

【玲瓏集】國際雕塑展 【玲瓏集】國際雕塑展 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策辦的「國際袖珍雕塑展」已邁入第十四屆歷史,承襲夏威夷藝術大學袖珍雕塑展的脈絡,將其延續於臺灣本地校園發酵,逐步形成學院內具備獎項機制的國際雕塑交流展。 玲瓏集展出作品主要由臺藝大雕塑系策辦的第十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中,精選31件優質作品邀請展出。這些包含雕塑系的專兼任老師、高雄大學及大葉大學及日本筑波大學、東京藝術大學、多摩美術...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