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美術館致力於推動臺灣當代雕塑的發展,以系列專題、逐年推動的「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為重點計畫。首發子題「變動的界域:解嚴後臺灣雕塑專題研究 I 」,以解嚴後雕塑發展的歷史轉折為主題,邀請八位學者參與研究,並於研討會中發表針對1980、1990年代臺灣雕塑發展的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和對話。此次活動作為系列研究的開篇,希望能夠進一步促使臺灣當代雕塑的進展,並紀錄這一重要時期的研究成果。 //研... <閱讀全文> ...

由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攜手巴黎新興藝文機構菲夢可基金會(Fondation FIMINCO)首度合辦的「APOLAN臺灣藝術人才駐村計畫」,正式公布首屆駐村獲選藝術家為劉玗,並安排在9月15日至2025年1月15日進行為期4個月的駐村創作計畫,藉由基金會完備且新穎的創作設備,以及大巴黎地緣優勢,與國際藝文人士及機構進行交流。 APOLAN計畫首屆徵選來自數位科技及新媒體領域的藝術家,共收到53件申請... <閱讀全文> ...

在眾多優秀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獲得「基隆獎」的潘煒中的作品《緊密相連》。評審委員劉千瑋表示,這件立體造型作品以純熟的雕刻技巧,巧妙呈現了建築體與人體部件,引導觀者深入思考自然與非自然、真實與虛構之間的交錯。透過作品,觀者得以探索身體與周遭環境之間微妙的關係,展現了創作者獨到的藝術觀點。且所有評審一致看好得獎者潘煒中的未來性、前瞻性、爆發性,認為他是一位未來可期的藝術創作者,獲基隆獎的作品也將由... <閱讀全文> ...

【大師講座】 主講人:紐約雕塑中心總監-索哈伯‧馬赫比 主持人:劉俊蘭 教授 日期:112年11月17日(五)13:00-15:00地點:雕塑系1F大視廳教室報名者當天可領取1份小餐盒*本講座核發服務學習/專業實習時數2小時(大一服務學習、大二專業實習課程) 報名截止日:11/14(二)17:00前歡迎踴躍報名! 活動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TGFV... <閱讀全文> ...

優選獎得主吳瑋庭 《日常雜訊-錯覺層次》作品,起源於人們因虛擬訊號的增長,而逐漸喪失對於現實空間所牽動的場域感知,藝術家創作似是而非的關係物件,透過視線景框的層次標誌情境重點,並以悄然的氣味建立物件與之環境間破除界限的聯緊,試圖呈現一種與物共在、無法置身事外、無可取代的「現場」,提示生活是建立在龐大的物象數據滲透所渲染的體驗。